人的困局道当道投资之言前的一名与破2赛局之肺腑
作为一名在区块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投资人,我不禁要为当前L2的发展现状捏一把汗。记得上周和几个做空投套利的朋友喝酒,他们都在抱怨:为了参与zkSync和Linea的生态,工作室砸进去上百万美金的手续费,结果连个声响都没听到。这种"赔本赚吆喝"的生意做多了,现在看到新L2上线,大家连参与的兴致都没了。 说起来挺讽刺的,我们原本期望看到的是百花齐放的L2 Summer,结果却变成了"薅羊毛"工作室的撤退和生态的萧条。当连这些市场投机者都不愿意再为L2贡献流动性时,整个生态就显得格外冷清。 我们投资L2的初衷,是希望这些项目能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,打造繁荣的应用生态。但现实却是,大多数L2团队把大量资源都砸在了技术军备竞赛上——天价挖角ZK专家、重金投入底层研发。虽然这些投入在战略上无可厚非,但我想说的是:再牛逼的Rollup技术,没有真实应用支撑也是白搭。 这就好比在沙漠里盖摩天大楼,外观再豪华也无人问津。更糟糕的是,现在L2生态出现了严重的"割据"现象。应用一旦和某条链绑定,就很难获得其他L2支持;而想要迁移?那更得三思而行,因为这意味着可能失去原有链的grant支持。 我特别欣赏Starkware和Optimism的做法——他们在游戏领域重点扶持了Dojo和Mud引擎。还有Arbitrum,通过grant激励培育出了GMX这样的明星项目。Coinbase推出的Base链更是创造了Friend.tech这样的现象级应用。这些成功案例告诉我们:生态建设其实很简单,就是利用网络效应吸引开发者,通过代币激励鼓励创新。 但最近和几个zkEVM团队交流时,我发现一些创始人持有不同观点。他们认为生态应该"无为而治",让项目自然生长。对此我不敢苟同——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,不主动投入资金建设生态的L2,未来必然面临发展瓶颈。 以太坊生态正在经历深刻变革,从ETH2.0转向Rollup为中心。作为行业老兵,我深切感受到:L2应该向DeFi乐高学习创新精神,而不是在底层技术上重复造轮子。在基础设施趋于成熟的今天,我们更应该把资源投入到有突破性的应用上,力争在每个平台都培育出GMX、Friend.tech这样的标杆项目。 在这个行业寒冬里,我看到太多创业者举步维艰。要走出困境,L2项目方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使命——与其恶性竞争,不如携手合作,共同培育以太坊生态的繁荣。 我们IOSG最近也在调整投资策略,将应用类项目的投资比重提升到40%以上。特别是看好亚洲团队在AI驱动应用、社交游戏等领域的创新潜力。我们愿意充当桥梁,帮助这些应用团队获得更多L2的生态支持。 最后想说:行业当前需要的不是更多技术堆砌,而是能够真正打动用户的应用创新。只有应用爆发的L2 Summer,才能带领我们走出这个漫长的熊市。重金砸技术,轻生态建设的怪圈
生态建设需要"破圈"思维
L2需要一场思维革命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加密货币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五:比特币ETF资金大逃亡背后暗藏玄机
- 在虚拟世界活出自己的精彩:一个数字艺术家的元宇宙成长记
- 惊艳亮相!晋百慧生物在世界肿瘤早筛大会大放异彩
- 比特币狂飙4万美金:狂欢还是泡沫?
- 比特币投资心理学:为什么你总是被主力割韭菜?
- XRP价格异动背后:一场让人心跳加速的拉锯战
- ORDI:当比特币遇上NFT,一场改变游戏规则的财富神话
- 比特币坐过山车:4.4万高点后暴跌,牛市还能持续多久?
- 晚间热点:币圈狂欢背后的冷思考
- 加密市场的十字路口:寒冬未尽,小心春光乍现
- MicroStrategy再掀比特币狂潮:豪掷6亿美元增持,BTC持仓逼近18万枚大关
- FD币:华尔街新宠背后的财富逻辑
- 上市公司为何能疯狂囤币?揭秘四大印钞机背后的秘密
- 数字艺术铭文疯涨背后:一场资本与信仰的狂欢
- 金融科技老兵的破局之思:与BitBK创始人Gordon MacLean的一场深夜对话
- 警惕!朝鲜黑客的新型钓鱼套路正在席卷加密货币圈
- 以太坊底部信号初现?9.9行情深度解读
- 美元泡沫下,这位金融大咖为何疯狂押注白银和以太坊?
- LUNC上演绝地反击:成交额暴增110%背后隐藏着什么?
- GBTC变身现货ETF:一场加密货币投资的革命性变革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