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的全的十资产中国字路球监加密局与选择管变
作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科技法治研究中心的两位学者,我和团队长期关注加密资产这个充满争议却又极具活力的领域。每当看到比特币价格剧烈波动,或是某个国家出台新的监管政策时,我们都在思考:在这个数字金融革命的时代,中国应该如何把握机遇、应对挑战? 最近几年,加密资产市场的发展速度令人咋舌。记得2017年我刚接触这个领域时,比特币还被视为"极客玩具",如今却已成为全球投资组合中不可忽视的资产类别。各国监管态度也随之分化:欧盟建立了MiCA框架,美国积极布局比特币储备,香港则在探索稳定币监管。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25年美国GENIUS法案的出台。这个法案名字起得很巧妙——"GENIUS",不仅体现了美国想要引领数字金融创新的雄心,更揭示了其通过稳定币巩固美元霸权的战略意图。就像当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与黄金挂钩一样,现在美国正在缔造"美元-稳定币-加密市场"的新循环。 回顾我国的监管历程,从2013年的风险提示到2021年的全面禁止,政策演进体现了对金融风险的审慎态度。记得在调研中,一位资深监管人士告诉我:"当时ICO乱象丛生,就像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,必须及时踩刹车。" 但硬币总有两面。禁令虽然遏制了投机炒作,也带来了不少棘手问题。我在法院调研时发现,由于缺乏明确法律依据,各地对加密资产案件的裁判尺度差异很大。有位法官坦言:"我们像是在黑暗中摸索,既担心放纵违法,又怕损害正当权益。" 更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话语权问题。去年参加一个国际金融法研讨会时,各国专家热烈讨论加密资产监管标准,中国学者却因国内政策限制难以深入参与。这种"失语"状态令人忧心。 基于多年研究,我认为可以考虑"三步走"策略: 首先,学习香港经验。香港去年推出的比特币ETF就是个很好的观察窗口。有位香港金融界的朋友告诉我:"ETF就像给加密资产装了刹车和方向盘,既保留了流动性,又控制了风险。" 其次,实施分类监管。不是所有加密资产都是洪水猛兽。比如稳定币,如果锚定人民币,反而可能成为跨境支付的新工具。我曾测算过,采用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成本能降低60%以上。 最后,探索战略储备。美国已经将没收的比特币纳入国库,我国司法机关其实也掌握大量加密资产。与其让这些资产"沉睡",不如建立规范的储备管理机制。 在金融工作会议上,"六个强大"的提法让我深受启发。加密资产虽然存在风险,但也蕴含着塑造"强大的货币"和"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"的机遇。 就像20年前我们难以想象移动支付会如此普及一样,未来的金融形态也可能超出今天的预期。关键在于如何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,为创新留出适度空间。 一位区块链创业者的话让我深思:"监管不该是牢笼,而应该是交通规则。"或许,这正是中国加密资产监管需要把握的平衡点。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数字金融时代,中国需要的不是简单的禁止或放任,而是基于国家利益的审慎创新。这条路或许充满挑战,但也蕴含着让中国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的历史机遇。全球监管格局的分化与博弈
中国禁令政策的现实困境
监管转型的可行路径
金融强国的新赛道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Zora Network:NFT界的低调王者,6000万美元融资背后藏着什么?
- 手把手教你用JASMINER X16开启XPB+ZIL挖矿之旅
- 加密市场周报:比特币基金持仓创新高,安全事件频发引担忧
- 稳定币江湖混战:社区驱动的USDV如何破局而出?
- 加密货币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三:暴跌背后藏着什么玄机?
- 比特币铭文江湖:如何在眼花缭乱的新协议中找到真金?
- Poloniex遭遇黑色星期五:1亿美元不翼而飞 黑客操盘手法令人咋舌
- 当区块链遇上量子密码:BCTR如何重塑我们的数字未来
- Vitalik账户被盗引发思考:加密货币骗局花样百出,普通人如何自保?
- FTT暴涨背后的投资机会,你真的看懂了吗?
- 11月19日比特币周线收官预警:市场或将迎来深度回调
- 加密货币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五,大饼以太双双跳水
- XRP鲸鱼大举抄底:3.5亿美元押注能否带来牛市?
- 市场狂欢背后:当牛市真的来临,你准备好应对了吗?
- 比尔·盖茨谈AI革命:我们的电脑使用方式即将天翻地覆
- 市场惊现V型反转,投资者该如何把握方向?
- Web 3.0创新大赛启幕:数字经济新赛道的中国探索
- 区块链格局大变:以太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三线作战压力
- 11月16日加密货币市场深度解析与操作思路
- 63亿美元!JustLend DAO站稳DeFi赛道C位
- 搜索
-